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6时40分报道,低碳,作为2010经济展望中的“新锐”力量,不约而同地落点于今年28个省区市政府的工作报告,全国两会,清新的低碳风再度扑面而来。车是两轮的、纸是石头的、袋是特制的。会场外,代表委员在细节中践行低碳理念;会场内,如何探寻中国式低碳之路成为建言焦点。哥本哈根峰会上,围绕征收“碳关税”进行的激辩贯穿始终。高额的二氧化碳排放税,对于依靠高耗能产业生存的发展中国家无疑是难以承受之重。求变则生、不变则亡。
广西代表晏平指出,我国粗放式贸易增长模式代价惨重。“为了GDP,好项目、烂项目一兜装一箩筐里,现在GDP的增长实际上付出的代价远远多于我们这种代价。”
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对应的却是,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枯竭危机绝非危言耸听。广东代表李东生说:“(这)要求中国发展不能简单地照搬欧美高能耗的路子。”
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下降近五成,温家宝总理庄重的低碳承诺正在倒逼中国产业升级。山东代表金志国说:“从管理体系上、运营体系上、从资源的配置上要全系统的进行转型、变革。”
中国品牌,只有完成从价值链最低端的制造环节,向“微笑曲线”的两端—研发和营销转移,用技术拉高附加值,才能真正实现从贴牌制造到自主品牌的华丽转身。安徽代表余夕志、河北代表尚金锁表示,科技的力量,正在描绘低碳产业的未来。
宁夏代表吴玉才说,新增的产业结构一定要注意把新能源的发展,在国内工业布局上现在增量上要十分讲究,是存量有一个提高。
新一轮能源产业崛起态势如火如荼,在即将举办的上海世博会上,二氧化碳零排放汽车的大规模试运行也充分证明,低碳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全国人大代表、工信部副部长苗圩说:“(我们)今年准备在十三个试点城市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另外,过去只是对公交车进行补贴,我们也在考虑对私家车使用新能源汽车给与一定的补贴。”
辽宁代表李进巅说:“(希望)国家的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率先使用新能源客车,能够纳入到各地的城市规划当中去。
山东代表马纯济表示,发动机再制造项目原材料能源消耗降低90%,不仅对企业而且对消费者都应该给予优惠和支持。
对于最具碳效率的运输方式——内河航运,河南代表董永安表示:内河航运,载货量大、节能减排、资源消耗少。加快内河航运的发展,应该加大投入。
低碳元年,大幕刚刚开启。湖北代表杨泽柱认为,中部六省正处于加速发展期,更需扶持。低碳行业的信贷应该从利率上加以区别,低碳产品的税收政策也应该给予一定的优惠,使低碳经济的支持者得到一定的实惠和支持。
天津代表包景岭说:“(我)希望尽快启动低碳经济促进法,明确说明我们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给老百姓一种警示。”
福建代表王晶指出,物联网作为新型产业前景光明。“我们走得比别人快一点,那就可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经济就真正抢到了机遇。”
煤炭占到能源消费的70%,中国的资源禀赋决定发展低碳经济必定曲折艰难。高歌,但不能猛进,面对这个颇富挑战的课题,一些地方政府的实践已陆续启动。
黑龙江代表、大庆市委书记韩学键说:“(大庆)一是挖掘现有资源潜力,建设百年油田;二是继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实现大庆的长久繁荣。”
江西代表、九江市长曾庆红说:“新能源产业,以及新材料产业,矿产品的精深加工产业,这都是我们在新的一年有所作为和有所增长的。”
吉林代表、白城市市长杨亚杰表示,各级政府要加大风电产业的支持,使风电产业发展更科学,更迅速。
鱼与熊掌兼得,经济与环保并重,需要执政理念的转变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低碳经济,作为后危机时代经济突围的重要推手,对于中国产业调整和经济崛起意味深长。今天的行动,成就明日的辉煌,绿色中国在悄然转变中,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