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类专业科目模拟试卷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www.91test.net  2005-03-19 02:18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20分)
1.城市污水的最佳处理办法是(    )。
  A. 排放出城区    B. 各排污单位建造处理设施
  C. 集中处理    D.回灌地下水
2.在管理措施和手段中,尤其是(    )手段的综合运用在环境与资源管理中,起着关键性
    的作用。   
    A. 行政和经济    B.法律和经济
    c.法律和科学技术    D. 法律和宜传教育
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居住、文教区适用的噪声环境质量标准为(    )。
    A. 昼间70分贝,夜间60分贝    B.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
    C. 昼间55分贝,夜间40分贝    D.昼间55分贝,夜间45分贝
4.在各种环境破坏和污染中,故意的心理状态在(    )中较为常见。
    A. 自然资源的破坏    B.环境污染行为
    C. 噪声污染行为    D. 水污染行为
5.我国城镇居住用地的出让期限是(    )年。
    A.70    B.50
    C.60    D.80
6.在我国负责主管防止船舶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环境保护工作的机关是(    )。
    A. 军队环境保护部门    B.国家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    D.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7。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是(    )。
    A. 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 食物链    D.生态平衡
8.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必须以(    )为基础。
  A. 区域环境功能    B.环境基准
  C. 国家经济技术条件    D.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9.我国当前的环境污染破坏,主要来自(    )。
  A. 居民生活活动    B.商业活动
  C. 交通运输活动    D.经济生产活动
10.自然资源所有权中,依法对自然资源进行处置,从而决定自然资源命运的权能是(    )。
  A. 占有权    B.使用权
  C. 收益权    D.处分权
11.确认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根据是(    )。
  A. 环保方法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 环境质量标准    D.环境基准
12.环境科学主要研究(    )。    
  A. 第一环境问题    B.科学技术问题
  C. 环境与资源问题    D.第二环境问题
13.<海洋倾废管理条例)规定,境外的废弃物(    )。
  A. 不得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
  B.不得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运输
  c.进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的应当事先获得特别许可证
  D.进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的应当事先获得紧急许可证
14.最早在环境法中使用“公害”一词的国家是(    )o
  A. 中国    B.美国
  C. 日本    D.英国
15.我国国家自然资源所有权取得的最主要方式是(    )。
  A. 法定取得    B.强制取得
  C. 天然孽息    D.自然添附
16.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是(    )。
    A. 二氧化碳    B.甲烷
    C.二氧化硫    D.氮氧化合物
17.我国行政机关对环境纠纷当事人之间就赔偿责任的争议做出的处理意见的性质是
    (    )。
    A. 行政命令    B. 行政仲裁
    C. 行政调解    D.行政裁决
18.西方国家为加强环境管理而采用的一种卓有成效的行政管理制度是(    )。
  A. 许可证制度    B.“三同时”制度
  C.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D.征收排污许可证制度
19.(    )制度被称为污染控制法的“支柱”,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被广泛采用。
  A. “三同时”    B.许可证
  c.征收排污费    D,经济刺激
20.我国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是(    )。
A. 各级交通部门的航政机关    B.各级人民政府的水利管理部门
C. 各级人民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    D.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
二、多项选择题(下面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正确,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每题1.5分,共30分)
1.我国征收排污费的目的是为了(    )。
  A. 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    B.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
  C. 治理污染    D.改善环境
2,我国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是(    )。
  A. 二氧化硫    B.酸雨
  C. 烟尘    D. 一氧化氮
3.环境质量评价一般包括(    )。
  A. 未来评价    B. 回顾评价
  C. 现状评价    D. 预断评价
4,环境科学的任务包括(    )。
  A. 探索全球环境的演化规律    B.研究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
  c. 研究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D. 研究区域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综合防治措施   
5.我国环境标准体系中的“三类”是(    )。
  A. 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 环保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    D.总量控制标准
6. 对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的机关包括(    )。
  A. 公安部门    B. 民航部门
  C. 港务监督机构    D. 铁路部门.
7.开发者养护,是指对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组织或个人,有责任对其进行
  (    )。    
  A. 治理    B.恢复
  C. 整治    D. 养护
8.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    )。
  A. 污染者负担原则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C. 奖励综合利用的原则    D.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
9.关于防止地下水污染的规定,正确的说法有(    )。
  A. 人工回填补给地下水,不得恶化地下水质
  B.在开采多层地下水的时候,如果各含水层的水质差异大,应当混合开采
  C. 禁止企事业单位利用渗井排放含病原体的污水
  D.兴建地下工程设施,应当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
10.我国防治燃煤产生大气污染的主要措施包括(    )。
    A. 提高燃煤品质,减少燃煤污染    B.加强对城市燃煤污染的防治
    C. 对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实行严格的区域性污染防治措施
    D.城市居民禁止直接燃用原煤
11. (环境保护法)规定的行政处罚有(    )。
    A. 罚金    B.责令赔偿损失
    C. 停产治理    D.罚款
12.按照我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对于严重污染又不能治理的企业,有计划地实行
    (    )、迁。
    A. 关    B.停
    C. 并    D. 转
13.环境标准的法律性质体现为(    )。
    A. 环境标准具有规范性
    B.环境标准以定量性的数据、指标、技术规范为表现形式
    C. 环境标准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D.环境标准要由有权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
14.治理阶段虽然效果显著,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但也存在(    )问题。
    A. 控制污染效果不佳    B.治理是被动的
    C. 缺乏综合防治    D.单项治理要耗费巨额资金
15.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的管理程序包括下面(    )阶段。
    A. 排污申报登记
    B.确定本地区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和分配污染物总量削减指标
    C. 排污许可证的审批发放
    D.排污许可证的监督检查和管理
16.环境标准是(    )的依据。
    A. 评价环境质量    B.环境保护工作监督和检查
    C. 确定环境污染和污染者应否承担法律责任
    D.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实施
17.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在法律上的体现和贯彻,表现在(    )。
    A. 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B.公民的环境权
    C. 我国公民有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权利
    D.公民有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18.对国土的规划和控制,一般是通过国土规划法来实现的。规划法的种类有(    )。
  A. 土地利用规划法    B.城市规划法
  C. 乡镇规划法    D.区域规划法
19.发达国家在维护全球气候方面应承担更多的义务是因为(    )。
  A. 发达国家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责任者
  B.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方面比发展中国家先进
  C. 发展中国家缺乏环境保护资金
  D. 发展中国家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受害者
20.自然资源使用权变更的原因通常有(    )。
  A. 因主体的合并或分立而变更    B.因转让而变更
  C. 因破产、抵债而变更    D.因合同内容变更而变更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x”。每题2分,共20分)
1.环境质量标准反映了人群、动植物和生态系统对环境质量的综合要求,也标志着在一定时期国家为控制污染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能达到的水平。    (    )
2.自然资源所有权主要表现为取得、使用、收益、处分权能。    (    )
3.目前我国有关法律对审批标准缺乏具体规定。    (    )
4.我国法律规定,在城市被淘汰的,可以转让给乡村其他企业使用。    (    )
5,第七个五年计划,第一次把环境保护列为专门一章。    (    )
6.只要环境内存在有害物质,即使这些物质的数量、浓度、种类等均未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且没有给人身或财产造成实际损害,也应算做环境污染。    (    )
7.奖励综合利用原则,较早地被确定为我国环境与资源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并在环境法中做出了各种具体规定。    (    )
8.通常情况下,实行浓度控制才能达到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    )
9.“三同时”制度是我国首创的。它是总结我国环境管理的实践经验,为我国法律所确认的一项重要的控制新污染的法律制度。    (    )
10.如果一种资源可以分为不同的部分时,各个部分的所有权可以分别为不同的主体享有    (    )
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16分)
1.对农药的管理规定是怎样的?

|网站导航|联系方式|网站帮助|隐私说明|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版权所有: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05060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