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浙江省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经济管理专业试卷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www.91test.net  2005-11-28 00:01

2002 年浙江省录用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考试
经济管理专业试卷


注意:
1. 本卷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总分120 分,考试时间为2 小时; 
2. 答客观题时,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和科目代码(3)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答案必须
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 答主观题时,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然后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试卷
上直接作答。 
客观题部分(一、二、三大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
号后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 分,共50 分) 
1. 经济学可定义为: 
A. 人们靠收入生活B. 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C. 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D. 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 
2.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A. 怎样生产B.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C. 为谁生产D. 以上都包括 
3.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是: 
A. 劳动者B. 生产资料C. 生产工具D. 科学技术 
4. 从劳动过程来看,修配厂正在检修的汽车是: 
A. 劳动工具B. 劳动资料C. 劳动产品D. 劳动对象 
5. 假设某企业总资本为1000 万元,其中厂房200 万元,使用40 年;机器设备250 万元,使用10 年;其
它工具50 万元,使用5 年。流动资本的周转为每年4 次,该企业资本周转速度为: 
A. 4 次B. 2次C. 2. 04次D. 4. 08 次 
6. 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核心内容是: 
A. 生产方式B. 物质利益关系
C. 分配关系D.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7. 我国现阶段的全民所有制采取形式。 
A. 股份制B. 公有制C. 国家所有制D. 混合所有制 
8. 我国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A. 在多种所有制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B. 与其他经济成分同等地位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D. 比公有制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9. 市场经济是以为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和主导性环节的经济体制形态。 
A. 价格机制B. 市场机制C. 价值规律D. 供求关系 
10. 下列哪项活动属于“市场失灵区”: 
A. 兴办公共事业B. 建盈利性设施C. 经营企业D. 商品展销会 
11. 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条件是: 
A. 市场秩序稳定B. 物价稳定 
C. 法规健全D. 市场主体——企业的独立 
12. 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机制,是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关键,我国价格机制改革的
目标是: 
A. 建立由计划价格、浮动价格和自由价格相结合的价格形成机制 
B. 建立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的价格形成机制 
C. 建立反映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价格形成机制 
D. 建立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形成的价格机制 
13. 市场资源配置的中心问题,也是每一个社会基本的经济问题是: 
A. 供给B. 需求C. 物价稳定D. 供需平衡 
14. 竞争是由商品的内在矛盾即的矛盾运动而引起的。 
A. 价值和使用价值B. 价值和剩余价值 
C. 使用价值和剩余价值D.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5. 为了刺激社会总需求,政府应该采取: 
A. 紧缩性财政政策B. 扩张性财政政策 
C. 提高利率D. 减少政府支出 
16. 市场经济的核心和灵魂是: 
A. 竞争B. 供求C. 宏观调控D. 利率 
17. 现阶段我国的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和相结合。 
A. 按资本分配B. 按技术分配
C. 按生产要素分配D. 按贡献大小分配 
18. 为市场竞争的规范化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的法律是: 
A. 《民法通则》B. 《反不正当竞争法》
C. 《证券法》D. 《担保法》
19. 按劳分配是的分配原则。 
A. 个人消费品B. 社会总产品
C. 国民生产总值D. 国民收入
20.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 
A. 增加社会产品 
B. 利润最大化 
C. 获取剩余价值 
D. 为全体劳动者和劳动者生产集体的需要和利益服务 
21. 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居主体地位的是: 
A. 公有制经济B. 股份制经济C. 个体经济D. 私营经济 
22. 按划分,企业可分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个人业主企业等类型。
A. 资本组织形式B. 生产要素构成比例 
C. 技术装备水平D. 经济类型 
23.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A. 建立股份制企业B. 建立公司制企业 
C.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 建立股份合作制企业 
24. 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A. 商品市场、技术市场、房地产市场B. 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 
C. 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D. 生产资料市场、期货市场、信息市场 
25. 公司治理结构中,最高权力机构是: 
A. 股东大会B. 董事会C. 执行经理D. 监事会 
26. 跨国公司是战后国际化发展的主要载体。 
A. 资本B. 生产C. 商业D. 垄断组织 
27. 在社会再生产总过程四环节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生产B. 分配C. 交换D. 消费 
28. GNP 是指: 
A. 国内生产总值B. 国民生产总值
C. 国民收入D. 社会总产值 
29. IMF 是: 
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 关贸总协定 
C. 世界银行D. 世界卫生组织 
30. 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经营目标是: 
A. 收入最大化B. 利润最大化
C. 效用最大化D. 满足人民的需要 
3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应以为主。 
A. 双向引导B. 直接引导C. 间接调控D. 积极监督 
32. 市场信号主要是指: 
A. 竞争信号B. 价格信号C. 供给信号D. 需求信号 
33. 宏观经济失衡是指在数量上不相等,在结构上不成比例。 
A. 生产资料和消费品B. 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C. 社会供给和社会总需求D. 商品和劳务 
34. 我国不是下列哪个组织的成员: 
A.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 世界贸易组织 
35.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 
A. 实现充分就业B. 保持物价稳定,抑制通货膨胀 
C. 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D. 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36. 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特征是: 
A. 经济成果和劳动消耗的比率B. 产出与投入的比率 
C. 企业利润和占有资本的比率D. 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的统一 
37. 扩张性货币政策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A. 社会总供给等于社会总需求B. 经济过热 
C. 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D.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 
38. 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前提是: 
A. 国际交换B. 国际分工C. 进口D. 出口 
39. 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基础形式是: 
A. 资本流动B. 技术贸易C. 对外贸易D. 劳务输出 
40. WTO 于何时正式开始运作: 
A. 1947 年4 月15 日B. 1994年4 月15 日 
C. 1995 年1 月1 日D. 1996年1 月1 日 
41. 我国未来出口创汇的主力是: 
A. 轻纺产品B. 农矿产品 
C. 劳动密集型产品D. 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品 
42.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在内进行分配。 
A. 物质生产领域B. 流通领域
C. 全社会范围D. 非物质生产领域 
43.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研究的问题是: 
A. 各种生产要素同时变动对产量的影响 
B. 其他生产要素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变动对产量的影响 
C. 一种生产要素不变,其他几种生产要素变动对产量的影响 
D. 生产规模扩大时,对产量的影响 
44. 商鞅在秦国推行改革,他在城门外立了一根木柱,声称有将木柱从南门搬到北门的,奖励500 金,但没有人去尝试。根据期望理论,这是由于:
A. 500 金的效价太低B. 居民对完成任务的期望很低 
C. 奖励与行为之间缺乏关联性D. 居民对得到报酬的期望很低 
45. 美国管理学教授德鲁克说过,如果你理解管理理论,但不具备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你还
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反过来,如果你具备管理技巧和能力,而不掌握管理理论,那么充其量你只
是一名技术人员。这句话说明: 
A. 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既掌握管理理论,又具备管理技巧与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 
B. 是否掌握管理理论对管理者工作的有效性来说无足轻重 
C. 如果理解管理理论,就能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 
D. 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注重管理技术与工具的运用能力,而不必注意管理理论 
46. 某国有企业的管理部门每月均对工程师们的工作进行分等级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报酬挂钩。这样做
最有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A. 获得高等级的工程师们会再接再励,而低等级的则会努力改进工作以求提高 
B. 优秀工程师由于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而产生跳槽思想,差一点的则仍会留在企业 
C. 对这种严格控制,工程师们很有意见,致使今后工作难以分配 
D. 差一点的工程师,由于面子过不去而另谋职业出走,结果只留下优秀的工程师 
47. 海关监督属于: 
A. 经济监督B. 行政监督C. 社会监督D. 财政监督 
48. 工商行政管理属于: 
A. 经济监督B. 行政监督C. 社会监督D. 统计监督 
49. 产业政策的核心是: 
A. 产业组织政策B. 产业结构政策C. 产业技术政策D. 产业布局政策
50. 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是: 
A. 中央政府B. 地方政府C. 国家各级政府D. 国务院 
二、多项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符合题意的,请将他们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号后的相应字母涂黑。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少选的选对一个得0. 5 分,每小题2 分,共30 分) 
51. 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A. 交换
B. 社会分工
C. 货币的出现
D.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 
52. 提高价格会: 
A. 增加供给B. 减少需求C. 减少供给D. 增加需求 
53. 市场经济中,调节和控制经济活动的经济杠杆有: 
A. 价格B. 工资C. 汇率D. 利率 
54. 非价格竞争的手段包括: 
A. 提高产品质量B. 改善服务态度 
C. 扩大广告宣传D. 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 
55. 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使经济发展同相适应,实现和谐发展。 
A. 人口增长B. 资源利用C. 环境保护D. 社会发展 
56. 在下列市场中,属于生产要素市场的有: 
A. 消费资料市场B. 劳动力市场C. 资本市场D. 信息市场 
57. 我国对外贸易工作中必须: 
A.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B. 贯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总方针 
C. 坚持平等互利、外贸外交互相配合的原则D. 逐步转向主要依靠国际市场 
58. 当前人民币汇率采用: 
A. 直接标价法B. 间接标价法C. 单一汇率D. 复汇率 
59. 一国货币升值,一般来说会出现: 
A. 出口增加B. 进口增加C. 出口减少D. 进口减少 
60. 以下哪些属于世界银行贷款: 
A. 项目贷款B. 非项目贷款C. 第三窗口贷款D. 技术援助贷款
61. 国际资本流动主要有两种形态: 
A. 中长期国际信贷B. 国际间接投资C. 国际直接投资D. 国际技术转让
62. 国际收支出现顺差会引起本国: 
A. 本币汇率下降B. 外汇储备增加C. 国内通货膨胀D. 国内经济萎缩
63. 影响一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因素主要有: 
A. 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B. 经济发展模式C. 国内收支状况D. 贸易政策 
64. 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有: 
A. 经济增长B. 充分就业C. 物价稳定D. 国际收支平衡
65. 下列哪些属于宏观经济管理中的经济监督: 
A. 行政管理监督B. 计划监督C. 物价监督D. 银行监督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对错,并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号后的相应符号涂黑。对的涂黑“√”,错的涂黑“×”,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共有的客观规律。 
2. 人们不仅可以认识、利用经济规律,而且可以改造、创造经济规律。 
3. 项目融资系指大型的采矿、能源开发等特定的工程项目融通资金。 
4.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要将专业银行改为商业银行,就必须实行银行企业化经营。 
5. 经济增长就是财富的增长。 
6.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因此,资本流通过程不影响利润率。
7.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一种契约式经营企业。 
8. 产权内在地具有排他性、有限性、可分解性和可交易性等性质。 
9. 计划是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之一。 
10. 在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是资本项目。
 
客观题部分结束,请继续主观题部分 
主观题部分(四、五大题) 
注意: 本部分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在试卷上作答。
四、简答题(每题5 分,共20 分) 
1.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2. 政府宏观调控包括哪些内容? 
3.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 发展对外贸易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网站导航|联系方式|网站帮助|隐私说明|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版权所有: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05060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