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浙江省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文专业试卷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www.91test.net  2005-11-28 00:04

2002 年浙江省录用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考试
中文专业试卷


注意: 
1. 本卷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总分120 分,考试时间为2 小时; 
2. 答客观题时,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和科目代码(3)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上,答案必须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 答主观题时,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然后用蓝(黑)色钢
笔或圆珠笔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客观题部分(一、二、三大题) 
Ò»¡¢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
题卡上将对应题号后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 分,共40 分) 
1. 《诗经·关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逑”一般解作: 
A. 通“求”,此指追求B. 匹配,此指配偶 
C. 邂逅,不期而遇D.获得,据为己有 
2. 《野草》是鲁迅创作的: 
A. 小说集B. 杂文集C. 散文集D. 散文诗集 
3. 方方和池莉是以下哪类创作的代表作家?
A. 女性小说B. 寻根小说C. 新写实小说D. 朦胧诗 
4. 郭沫若名作《女神》创作于: 
A. 辛亥革命时期B. 五四时期C. 抗战时期D. 大革命失败时期 
5. 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是: 
A. 《怀旧》B. 《狂人日记》C. 《沉沦》D. 《风波》 
6. 李白诗歌的总体风格是: 
A. 沉郁严谨B. 恬淡自然C. 苍凉悲壮D. 豪放洒脱 
7. 墨子思想的核心是: 
A. 仁爱、王道B. 兼爱、非攻C. 自由、逍遥D. 无为而治 
8. 成语“子曰诗云”之“子”指的是: 
A. 老子B. 孙子C. 孔子D. 先秦诸子 
9. 在其名作《西风颂》中预言“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诗人是: 
A. 雪莱B. 拜伦C. 济慈D. 普希金 
10. 对五四新文学个性解放主题影响深远的一部西方话剧是: 
A.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B. 莎士比亚《哈姆莱特》 
C. 易卜生《玩偶之家》D. 奥尼尔《琼斯皇》 
11. 我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作者是: 
A. 田汉B. 聂耳C. 洗星海D. 夏衍 
12. 亚里斯多德曾指出,索福克勒斯按照人应当有的样子来描写,欧里庇得斯则按照人本来
的样子来描写。这实际上概括了两种创作原则的基本精神。这两种创作原则是: 
A.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B. 现实主义与古典主义 
C. 古典主义与自然主义D. 自然主义与浪漫主义 
13. 屈原是战国时期: 
A. 湘国人B. 楚国人C. 齐国人D. 鲁国人 
14. 成语“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 
A. 圣人孔子B. 诗人陆游C. 吴王夫差D. 越王勾践 
15. “聒噪”一词中“聒”的读音是: 
A. Tián (音同“甜”) B. Shé(音同“舌”)
C. Guó(音同“国”) D. Guō(音同“郭”) 
16. 今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A. 五十周年B. 五十五周年C. 六十周年D. 六十五周年 
17.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支小曲出现在: 
A. 《红楼梦》B. 《喻世明言》C. 《警世通言》D. 《醒世恒言》 
18. 新文学史上影响很大的创造社,是一个: 
A. 新诗社团B. 新剧社团C. 新文学创作团体D. 新文学研究团体 
19. 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是: 
A. 《怀旧》B. 《狂人日记》C. 《尝试集》D. 《女神》 
20. 八十年代初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是: 
A. 刘心武B. 蒋子龙C. 王蒙D. 莫言 
21.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 
A. 封建家族制度的牺牲品B. 封建婚姻观念的牺牲品 
C. 封建迷信思想的牺牲品D. 封建科学制度的牺牲品 
22. 始于盛唐,成于晚唐,盛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是: 
A. 诗B. 词C. 曲D. 赋 
23. 以下哪部作品不是文论专著? 
A. 刘勰《文心雕龙》B. 钟嵘《诗品》 
C. 王国维《人间词话》D. 郦道元《水经注》 
24. 以下哪个标题不是词牌名? 
A. 江城子B. 出师表C. 满江红D. 卜算子 
25. 将秦观《鹊桥仙》中的这组名句补充完整:“两情若是久长时, ” 
A. 又岂在朝朝暮暮! B. 便胜却人间无数。 
C. 到黄昏点点滴滴。D. 怎敌他晚来风急! 
26. 成语“闻鸡起舞”的主人公是: 
A. 大将韩信B. 谋士诸葛亮 
C. 越王勾践D. 东晋祖逖 
27.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他热爱社会公益事业,即使已经是八十岁的人了,仍积极参加西博会的志愿者工作。
 B. 你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不按科学的态度办事,终于会犯大错误的。 
C. 校长决定成立以班主任、总务处职员和学生干部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住校生工作。
 D. 做工作不但要考虑到今年,而且还要考虑到明年,以至今后几年。 
28.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令人忧虑的是,有的出版社出了不好的作品还不置可否,听不进群众的批评。 
B. 脱离实际,凭主观想像制定实施方案,这种闭门造车的做法能不脱离实际吗? 
C. 人代会下午3 时开幕,不到2 时,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下就站满了严阵以待的记者。
 D. 便民箱、窨井盖、金属垃圾筒被盗,名草名花,不胫而走,这些发生在城市里的不
文明现象,令人气愤。 
2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电子工业要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
专门人才是十分重要的。 
B. 该报告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
基本知识,引起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 
C. 他们谩骂法院执行人员,殴打执行公务的干警,这实属是藐视国家法律尊严与权威
的违法行为。 
D. 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除了要尽力争取国内外投资,建设好基础设施,努力发
展高新技术产业之外,搞好节水农业,办好乡镇企业,也是能否发展西部经济的一
条重要的路。 
30.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某一地区特定时间内游客数量超过其接待能力,是造成该地区旅游业种种问题的重
要原因。接待能力若不提高,再美的湖光山色也会黯淡无光, ,再好的微笑服
务也会丧失魅力。 
A. 再多的投入和开发也无济于事B. 再浓厚的游览兴趣也会逐渐减退 
C. 再迷人的青山绿水也会索然无味D. 再多的人文景观也会失去风采 
3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经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自1995 年2 月1 日起。
 ② 做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一定要有宽广的胸怀,要依靠人才,善于好
的意见。 
③ 对劳动竞赛中优胜的个人,我们应当他们适当的奖励。 
A. 实行吸纳给以B. 施行吸纳给予
C. 施行吸收给以D. 实行吸收给予 
32.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煤炭、石油、钢铁等是发展工业所必须的原料。 
B. 随地吐痰不文明,是一种违犯社会公德的行为。 
C. 有的城市缺乏统一规划,经营出租汽车的单位太多,以致供过于求。 
D. 他是农民出生,耳濡目染,各种农活都熟悉了。 
33. 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 粮库主任的失职,使四十吨小麦霉烂变质。上级领导为了严肃法纪,决定给他行政
记过处分,并赔偿部分经济损失。 
B. 领导群众要注意些什么,在文件上边都写得清清楚楚。 
B. 进入六月以来,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进入了持续的梅雨期,防洪抗汛任务迫在眉
睫。 
D. 海水淡化是多年以来人们一直十分关注的问题。 
34. 对下面的句子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随着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软科学作为独立的科学而
受到普遍重视,在世界范围内,从当前的发展速度看,必将在广泛的领域发挥越来越大
的作用。 
A. 这句话强调了人们对软科学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提高。 
B. 这句话强调了软科学当前飞速发展的必然性。 
C. 这句话强调了软科学发展的原因及前景。 
D. 这句话强调了人们重视软科学的原因。 
35. 下面句子中,“经过”的宾语是: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
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 
A. 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B. 这样 
C. 反复D. 完成 
36. 下面这个长句的主干是: 
为了进一步发挥在商品生产中涌现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更好地为农民提供
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江都县采取有力措施巩固发展此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A. 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采取措施。 
B. 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巩固发展组织。 
C. 江都县采取措施巩固发展此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D. 江都县采取措施巩固发展组织。 
37. 在“我们要……进行价格体系的改革”这句话的“进行”之前,有五个修饰成分,下列
四组中排列妥贴的一组是: 
① 有计划有步骤地 
② 在保证人民实际收入逐步增加的前提下 
③ 以十分慎重的态度 
④ 根据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力负担的可能 
⑤ 按照等价交换的要求和供求关系变化的原则 
A. ⑤②④③① B. ④⑤②①③
C. ②⑤④①③ D. ④②⑤③① 
38. 对下列复句第一层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① 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②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
③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④所
以暂时失败,⑤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A. ①/(因果)②③④⑤ B. ①②③/(因果)④⑤ 
C. ①②/(转折)③④⑤ D. ①②③④/(转折)⑤ 
39. 下面四个排比句中,其中一个表达作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
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B. 一是肇事者竟会如此地猖狂,二是旁观的群众竟是如此的冷漠,三是有关部门的处
理竟能如此地轻描淡写。 
C. 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
了革命。 
D. 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 
40. 下列各项中的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我不会不认识他的。②我怎么会不认识他呢? 
B. ①小李可能知道了这件事②小李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 
C. ①除非你讲英语,他才听得懂。②除非你讲英语,否则他是听不懂的。 
D. ①我不再说什么了,你已经明白这个道理了。②既然你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就不再
说什么了。 
þ¡¢多项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符合题意的,请将他们选
出,并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号后的相应字母涂黑。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少选的选对一
个得0.5 分,每小题2 分,共30 分) 
41.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这段文字运用
的艺术修辞有: 
A. 比喻B. 对比C. 烘托D. 通感 
42. 以下作家作品对应正确的有: 
A. 余华《活着》B. 李清照《声声慢》 
C. 吴承恩《西游记》D. 郁达夫《沉沦》 
43. 以下现代作家中,“京派作家”有: 
A. 茅盾B. 沈从文C. 废名D. 叶圣陶 
44. 我国四大名著中,于明代创作的是: 
A. 《三国演义》B. 《水浒传》C. 《西游记》D. 《红楼梦》 
45. 以下曹禺创作的剧本中,建国前创作的有: 
A. 《王昭君》B. 《原野》C. 《日出》D. 《雷雨》 
46. 下列几组成语中,没有出现别字的组是: 
A. 汗牛充栋胜券在握尔虞我诈推心置腹 
B. 众口烁金隔靴搔痒潜移默化博闻强识 
C. 耳提面命利令智昏仗义执言厉兵秣马 
D. 苦心孤诣莫不关心浅尝辄止阿谀逢迎 
47. 下列加横线的词含义不同的组是: 
A. ①南非大选看谁独领风骚②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B. ①东瀛政坛群雄逐鹿②扶桑之地党派混战 
C. ①莫斯科巴尔干调弦②穆塞两族戈城鏖战 
D. ①茅盾文学奖昨尘埃落定②世界杯足球赛昨鸣金 
48. 下列各组加横线的词,属于比喻义的是: 
A. 这种行业的前景更暗淡了。 
B. 他被人抓住了把柄。 
C. 他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D. 他写的文章就像一个拙劣的工匠把一块块的砖头堆砌上去一样,有没有用处他管不
着。 
49. 下边句子在结构上都属于双宾语的是: 
A. 经验告诉我们,哪里森林成荫,哪里就百鸟齐鸣。 
B. 正如古诗所说的“春城无处不飞花”,三个代表的理论就像春天一样给现代化建设带
来了新的希望和巨大鼓舞。 
C. 在南美洲看到的关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给了我
很深的印象。 
D. 我便问老张,“这个问题你请示过了吗?” 
50. 下列各句加线部分结构相同的是: 
A. 他对大家的帮助表示感谢。 
B. 同志们对他的批评语重心长。 
C. 我们对自己的优势信心十足。 
D. 大家对他的表演报以热烈的掌声。 
51. 对下列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鲍斯卡出席了美中贸易企业联合会主办的一次记者招待会,该联合会代表去年为延
长对华最惠国待遇进行游说并取得成功的一些大的贸易社团和数千家美国公司。 
A. 美中贸易企业联合会代表大贸易社团和美国公司召开了记者招待会。 
B. 去年,为延长对华最惠国待遇,美国一些大贸易社团和数千家公司委派代表进行了
游说。 
C. 美中贸易企业联合会代表着一些大贸易社团和数千家公司的利益和意愿。 
D. 美中企业联合会的代表团去年曾为延长对华最惠国待遇进行游说并取得成功。 
52. 对下面句子内层次关系分析正确的是: 
A. 专门的学问虽然不容易掌握/(转折)但是只要有相当的条件,在较短时间内,如果
努力学习,深入钻研//(假设)就可能有些成就。 
B. 自然地理现象,特别是在不受或很少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条件下,其复杂程度及变
化发展的程度完全取决于自然本身。(单句) 
C. 一个人如果不懂得正确的意见只能是对于实际事务的客观的全面的反映,//(并列)
而坚持要按自己的主观的片面的想法去办事,/(假设)那么,即使他有一切善良的
动机,//(让步)也还是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 
D. 这种不洁食品饮食过量,//(假设)会造成消化不良,///(递进)甚至腹泻,/(递
进)更不能出售生的或变质的食品,///(目的)以防造成消费者严重的肠胃疾病
53. 下列句子采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是: 
A. 某机关一个科六个人,封了五个科长,剩下一个办事员,人们戏谑地称这个科为“五
官科”。 
B. 我的故乡蓬莱是个偎山抱海的古城。 
C.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D. 北京,全世界最美丽的花,将以全新的色彩迎接2008 年奥运会的到来。 
54. 下列成语中形容“拘泥陈规,缺乏创新精神”的有: 
A. 按图索骥B. 按步就班 
C. 莫衷一是D. 墨守成规 
55. 下列各段文字中,有语病的是: 
A. 在别人家长对自己孩子目送的陪衬下,我独步走进考场。 
B. 通观全篇,由于恰切的例证和透彻辩证的分析,使每个事例都起到破唯心论,立唯
物论的正本清源作用。 
C. 大部分我们所要讨论的作品,都会详细描写主人公突然陷入某种灾难的具体过程,
而且大都将这种陷入灾难的过程作为小说结构中的第一个高潮来处理。 
D.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他通宵达旦地坚守在工地上,眼睛熬得又红又肿,像个烂桃子。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对错,并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号后的相应符号涂黑。对的涂黑
“√”,错的涂黑“×”,每小题1 分,共15 分。) 
1.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春秋》。 
2. 词又被称作“长短句”。 
3. 巴金的《家》、《春》、《秋》合称为《爱情三部曲》。 
4. “便”、“好”、“落”、“仇”都是多音字。 
5. 沈从文的小说、散文创作都是以其故乡湘西为题材的。 
6. 随着文学的越来越趋于世界性,文学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也将随之消失。 
7.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出自马致远散曲《天净沙·秋思》。 
8. 在九十年代的文化语境中坚守理想主义阵地的作家是张承志。 
9. “秘密让他发现了”和“都都给老爷爷让座”中的“让”都是介词。 
10. “九寨沟风景||非常美”——主语和谓语划分得正确。 
11. “那里的空气真紧张,充满火药味,我们得赶快想办法驱散这紧张的空气”一句中,前
后两个空气的含义相同。 
12. “美国国会参议院3 月18 日表决未能推翻布什总统对参议院通过的有条件延长对中国
的最惠国待遇议案的否决”这句报道中,布什总统的态度是: 否决无条件延长对中国
的最惠国待遇议案。 
13. “回国以后,在总结报告提交前,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
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这个句子是个二重复句,复句间的第一层关
系是假设。 
14. “纪念12.9 运动”、“13 届4 中全会报告”、“他四十五、六岁”、“明天是八月十五中秋
节”这几个短句中的数字使用方法有两处是错误的。 
15. 阅读以下句子: 如果想了解一下外国哲学、社会科学名著的情况,可以读一读——《西
方名著提要(哲学、社会科学部分)》。(英国汉默尔顿编著,何宁翻译,1975 年中国青
年出版社出版)。 
该句中有一个地方标点使用不当。 
客观题部分结束,请继续主观题部分 
主观题部分(四、五大题) 
注意: 本部分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在试卷上作答。 
四、阅读理解(共17 分) 
① 一切事物各有他们不同的特征,同时,一切事物又必定有它们的共同性。 
② 因为一切事物都有不停运动的力量,所以人们对各种运动的力量采取什么态度,是决定
人们的行为成功或失败,正确或错误的一个根本问题。 
③ 人们对待事物运动的力量也可以采取种种不同的态度,归结起来,有两种态度是正反相
对的一种是堵塞事物运动发展的道路一种是极开导使之发展顺利前者是
错误的,注定会失败后者是正确的,必然会胜利。 
④ 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和经验教训非常多。最古的最著名的是鲧和禹治水的传说。 
⑤ 关于鲧的传说,在许多古籍记载中颇不一致。《山海经》和《海内经》说鲧是天神,不忍
见人间饱受洪水的灾害,偷了上天的“息壤”到人间来治水,天帝震怒把他杀了。但是,
《尚书·尧典》记载了另一情况,就是说,尧派鲧去治水,鲧用堵塞的方法,以致洪水
越闹越大,人民不满,后来舜把他作为四凶之一,杀死在羽山。《吕氏春秋》和《韩非
子》等书记载这个传说,与《尚书》的记载基本上相同,应该认定这个流行比较广的传
说。 
⑥ 我们且不去考证我国原始社会时代是否有尧、舜和鲧等人的存在,只从这个传说来看,
那么,很显然可以断定鲧治水的方法是错误的,他完全违背了洪水奔流的自然规律,其
结果只能是失败。 
⑦ 与此相反,禹的治水的方法就比鲧高明得多了。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是非常了不起的伟大
事迹,这里包含着很重要的道理,不可仅仅作为等闲的神话传说来看待它。 
⑧ 据古书记载,禹是鲧的儿子,舜杀了他的父亲,又叫他去治水,他却没有怨言,而以拯
救天下人为己任。可见我国古代传说的人物风格也很高。禹鉴于他父亲失败的教训,决
心改变他父亲的做法,不用堵塞而用开导的方法,使洪水畅流入海。这个方法符合自然
的规律,结果当然就胜利了。 
⑨ 我们并非盲目相信古代传说。我们知道,禹治水的时代乃是新石器时代,以原始的最低
的生产力,决难制服滔天的洪水,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关于当时洪水的传说,绝不
是没有根据的。同样,大禹治水的传说也不能认为毫无根据。孟子还特别具体地说:“禹
疏九河,渝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推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这些记载岂可一概抹杀?我们如果从这一个传说中,能够领会一些古人的经验教训,岂
不更好吗? 
1. 第一自然段结尾处应填入的句子是( )
A. 这就是事物的共性与个性。 
B. 什么是事物的特征,什么是事物的共同性呢? 
C. 不停地运动应该算是一切事物的共性之一。 
D. 一切事物有些什么共同性呢? 
2. 请在第三自然段的处填入适当的标点。 
3. 作者认为鲧的治水方法是错误的,违背了洪水奔流的自然规律,其结果只能是失败。这
样说的依据是:     
4. 文章提及的《尚书》是五经之一,其他的还有( )
A.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B. 《吕氏春秋》、《韩非子》、《山海经》、《孝经》 
C. 《诗》、《礼》、《易》、《春秋》 
D.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5. 与第二自然段的观点照应, 第六自然段中有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第八自然段中也有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用//划分本文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7. 第七自然段中说禹的治水“包含着很重要的道理”,这个道理是:     
五、文言文阅读(18 分) 
博陵李文博,性贞介鲠直,好学不倦,至于教义名理,特所留心。每读书至治乱得失,
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开皇中,为羽骑尉,特为吏部侍郎薜道衡所知,衡令在听事帷
中披检书史,并察己行事。若遇治政善事,即抄撰记录;如选用疏谬,即委之臧否。道衡每
得其语,莫不欣然从之。后直秘书内省,典校坟籍,守道居贫,晏如也。虽衣食乏缺,而清
操愈厉,不妄通宾客,恒以礼法身处,侪辈莫不敬惮焉。道衡知其贫,每延于家,给以资费。
文博商略古今治政得失,如指诸掌,然无吏干。稍迁校书郎,后出为县丞,遂得下考,数岁
不调。道衡为司隶大夫,遇之于东都尚书省,甚嗟悯之,遂奏为从事。因为齐王司马李纲曰:
“今日遂遇文博,得奏用之。”以为欢笑。其见赏知音如此。在洛下,曾诣房玄龄,相送于
衢路。玄龄谓之曰:“公生平志尚,唯在正直,今既得为从事,故应有会素心,比来激浊扬
清,所谓多少?”文博遂愤臂厉声曰:“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需端其本。”今治源
混乱,虽日免十贪郡守,亦何所益!”其瞽直疾恶,不知忌讳,皆此类也。于是超政浸乱,
人多赃贿,唯文博不改其操,论者以此贵之。 
1. 对以下加横线词做出解释: 
① 性贞介鲠直:   
② 未尝不反复吟玩:   
③ 如选用疏谬,即委之臧否:   
④ 稍迁校书郎:   
2. 解释画线部分: 
① 道衡知其贫,每延于家,给以资费。文博商略古今治政得失,如指诸掌,然无吏干。 
② 今日遂遇文博,得奏用之   
3. 由“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需端其本。”一句衍生出的成语是: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 特为.吏部侍郎薜道衡所知 
②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B. ① 恒以.礼法身处 
② 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C. ① 侪辈莫不敬惮焉. 
② 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 
D. ① 遇之于.东都尚书省 
② 于.是超政浸乱 
5. 下列句子加横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因为齐王司马李纲曰B. 不妄通宾客 
C. 以为欢笑D. 今既得为从事 
6. 以下句子能说明李文博“性贞介鲠直”的是( ) 
①守道居贫,晏如也②其见赏知音如此③其瞽直疾恶,不知忌讳④若遇治政善事,
即抄撰记录;如选用疏谬,即委之臧否⑤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
吟玩⑥唯文博不改其操 
7.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主人公李文博刚正不阿,公正严谨,却生活穷困,命运多舛,令人惋惜。 
B. 薜道衡慧眼识英雄,发现李文博的才干,大小事都交给他做,真正做到用人不疑,
其爱才言行,令人钦佩。 
C. 李文博曾拜访房玄龄,房玄龄对他能否保持刚正有所怀疑,致使李文博非常生气,
厉声斥责了房玄龄。 
D. 从李文博的话中可以看出当时“朝政浸乱,人多赃贿”的根源在朝廷内部,在封建
最高统治者身上。 

|网站导航|联系方式|网站帮助|隐私说明|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版权所有: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05060900号-1